綠色、創新、發展,未來空間會更大是國際對于我國橡膠行業一致的評價,目前,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持續推進,使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,中國橡膠工業也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發展特點,這些特點突出表現在發展速度由高增速向中高增速轉變。

發展動力由投資拉動向創新拉動轉變;產業結構由產業鏈低端向中高端轉變,輪胎世界網了解到,2014年國際橡膠會議的主題是綠色、創新、發展,這個主題與中國橡膠工業未來發展的道路完全一致,綠色是未來發展的基本前提,創新是轉型升級的根本動力。
持續健康發展是全行業追求的最終目標,據輪胎世界網了解,2013年,中國進口天然膠247.4萬噸,對外依存度達到近80%,比2003年提高十個百分點;進口合成橡膠達154.5萬噸,貿易逆差40億美元。
與發達國家相比,中國橡膠工業還存在較大差距,仍處于全球橡膠工業價值鏈的中低端,總體表現大而不強,雖然中國橡膠工業十年來的成績不俗,但顯然對不足之處感受更深刻,中國橡膠制品出口每年增幅達10%左右,2003年,輪胎出口量達4500萬條以上,創匯近13億元,既緩解了內需壓力,也獲得新的發展途徑。
十年來,中國橡膠工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,橡膠產品的產量、產值、規模均達到世界前列, 近年來,中國廣大企業以振興民族橡膠工業為己任,不畏困難、積極進取,研發制造新產品、新工藝、新裝備,培育出一批規模較大、實力較強的企業和企業集團,中國橡膠工業的國際影響力得到明顯提升。
數據顯示,2013年,中國橡膠制品工業、合成橡膠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9280億元、1292億元,比2003年分別增長了7.7倍和16倍,中國已經成為橡膠產品生產和消費的大國,橡膠工業也為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,一批國有、國資控股大企業和發展快、質量好的民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的民族品牌。
與以三資企業為代表的國際品牌,初步形成了新的競爭格局,有效規范了市場,減少了假冒偽劣產品,膠鞋類產品仍然是橡膠工業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;安全套出口占總產量的1/3;輸送帶、V帶、自行車胎及炭黑,也已成功打入國際市場。
在成績面前,更應該清醒地看到,創新能力不足、產品趨于單一、大品牌較少、產品結構性過剩,加上天然膠和高端合成橡膠產品依賴進口,這一系列問題使得企業經營壓力持續加大,中外橡膠行業有很強的差異性和互補性。
并且未來合作潛力巨大,國際橡膠會議為全球橡膠工業的交流搭建了一個高端平臺,有力促進了橡膠工業的國際合作,中國廣大企業和科技工作者會因此而受益,自動磨尖機在新常態下,中國經濟的活力和動力會進一步增強,而這也將為橡膠工業發展創造更大的空間。 |